“十三五”以来,湖北襄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商标品牌工作以扩存量、提质量为主线,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品牌建设、“襄”字号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现代服务业品牌成长三个重点,不断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深化商标品牌应用及保护,深化品牌发展政策支持,激发市场主体商标品牌建设活力,全力打造汉江流域品牌建设高地,服务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截止今年一季度,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28118件。累计认定中国驰名商标总量60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3件、集体商标10件,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
一、商标总量增长迅速
“十三五”伊始,按照襄阳市委、市政府《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襄阳市联合财政、发改、经信、商务、人民银行、金融办等职能部门共同会商,制定出台了《襄阳市商标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着力点,支持企业以商标品牌提升创新能力;以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为重点,健全完善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体系。《规划》明确,到“十三五”末,襄阳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2万件,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总量均突破60件。
2015年以来,全市商标注册量每年上一个台阶,从2015年新增2526件,到2019年新增6605件,全市新增商标注册量年均增长27.5%;2018年末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20938件,2019年末达到26835件,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确定的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2万件的发展目标。截止今年一季度,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已达到28118件。
商标总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襄阳市经济不断向品牌化发展迈进,“蛋糕”不仅越做越大,而且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社会提档升级的发展轨迹。
二、优势商标影响快速扩大
围绕省委、省政府“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结合襄阳市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纺织、航空航天等传统主导优势产业,襄阳市着力加强高知名度商标培育,提升品牌竞争力。骆驼蓄电池、回天新材、际华纺织、博亚精工、汇尔杰纤维、国铁机电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的商标成功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有力的品牌支撑。
按照“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工作思路,襄阳市分年度排列出梯次发展计划,建立了重点商标“储备孵化库”,全市先后有230家骨干龙头企业被列入重点扶持发展对象,34家企业入选湖北省第一批优势商标名录,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对企业的走访指导,“十三五”期间,襄阳市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2件,驰名商标总量达到60件。
商标品牌的跨越式发展,对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回天新材销售收入由2016年的3.68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6.52亿元,年均增长约21.5%;博亚精工销售收入由2016年的2.66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3.61亿元,年均增长约11%;销售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全市GDP平均增长速度,品牌扩张效应明显。
三、“襄”字号特色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襄阳不仅山川河流密布,而且拥有2800年的建城史。优越的地理环境加上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大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质物产。襄阳人民老少皆知的襄阳高香茶、襄阳大头菜、襄阳芝麻油、襄阳牛肉面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襄阳市始终将提升“襄”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新增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4件。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6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集体商标10件。范围涵盖粮食、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等多个大类,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品牌力量。2019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中,“襄阳高香茶”品牌价值4.4亿元。目前,全市种植高香茶37.76万亩,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茶农8万余人,辐射带动周边茶叶经营者30万人;高香茶生产加工企业328家,其中产值过1000万元企业15家,过5000万元企业8家,过亿元企业4家。2019年襄阳高香茶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15亿元,电商渠道出港达到200多万件。“襄阳油菜籽”品牌发展至今,油菜种植面积达1430亩,年产油菜籽60余万斤。其龙头企业湖北元大粮油2019年实现产值5亿元,销售收入4.9亿元。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襄阳人最熟悉的大头菜2019年也实现产值6800万元。
2016年以来,随着以南漳县为核心区域的“中国有机谷”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相关商标品牌的注册工作也提上重要日程。中国有机谷图形已被广泛运用于节会活动、体验基地、销售门店、产品包装、办公用品上,并在第十四届武汉农博会和襄阳首届汉江流域名优特农博会上亮相,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经过多方努力,2019年2月28日中国有机谷集体商标成功注册,“中国有机谷”从此有了品牌权利保障,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整合襄阳牛肉面产业资源,将富有襄阳特色的牛肉面推向全国,在市政府推进襄阳牛肉面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下,襄阳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指导帮助襄阳市牛肉面产业协会申请注册“襄阳牛肉面”商标。2018年以来,在市领导亲自关心支持下,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多次前往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国家局汇报协调“襄阳牛肉面”商标注册事宜,并邀请相关领导及专家到襄阳现场考察襄阳牛肉面的生产、销售情况。
据襄阳市市场监管局最新了解到的消息,“襄阳牛肉面”集体商标注册申请已初审通过并公告。在此,襄阳市市场监管局也预祝襄阳牛肉面产业插上这对品牌的翅膀后能够振翅高飞,让牛肉面这一襄阳传统小吃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四、现代服务业商标取得新突破
开拓市场、品牌先行。在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决策下,襄阳市的金融、商贸、旅游、广告、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商标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服务类商标在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从2016年占比约20%,提高到2019年占比28.3%。服务类商标总量由2016年近3000件增长到2019年的7593件。
围绕“千古帝乡、智慧襄阳”的文化内涵,以“三国文化”“汉光武文化”和“南保谷”生态旅游、汉江观光旅游为重点,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旅游周边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扶持力度,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2018年底,湖北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在旅游服务类上注册的“尧治河“商标成功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襄阳市认定的首件旅游类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现代服务业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2019年,尧治河景区旅游人数突破110万人次,门票收入7700余万元,带动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19亿元。襄阳市隆中风景区一次性注册了154件服务类商标,唐城景区共申请注册各类商标195件,为景区快速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品牌资源。
五、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深入推进
为服务襄阳市市场主体商标注册需求,经过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于2017年在襄阳市设立了首个商标受理窗口。2019年又在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设立了第二个商标受理窗口。窗口的设立,大幅降低了商标申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作为湖北省首批、全国第二批设立的商标受理窗口,襄阳商标窗口不仅满足了本市市场主体的商标品牌发展需求,而且辐射到南阳、十堰、随州等周边城市,设立以来窗口各类商标受理咨询业务总量突破5000件,窗口商标注册申请量占全市商标新增申请量约十分之一,为襄阳市商标品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商标品牌运用保护不断深化
在商标品牌发展“扩存量、提质量”的同时,襄阳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运用,指导企业运用商标权质押融资为扩大生产提供资金支持,襄阳市市场监管局以襄阳商标窗口为平台,大力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工作。邀请襄阳市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召开座谈会,沟通双方需求,积极促成商标权融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受理办结商标权质权登记3件,融资金额7700万元。
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始终把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作为实施商标战略的重要保证,重点加大对涉外商标侵权、涉农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和名标保护力度,建立了“辖区责任制”、“打假联动制”和“企业协作制”,先后对食品、药品、农资等“涉农”、“涉安”、“涉名”等关系到商标侵权案件进行了集中打击,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50余个,重点围绕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打假,为白云边、牛栏山、古隆中、骆驼电池等名标企业提供维权服务。通过与企业联合打假,2019年,全市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73件,罚没金额900余万元。
七、商标品牌发展激励不断增强
为不断增强企业高知名度商标品牌培育的内生动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对商标注册、高知名度商标认定成功的企业,由市政府予以补贴或奖励。近年来,市政府多次召开商标战略实施工作表彰大会,对年度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地理标志商标和集体商标注册的企业总计发放了6700余万元的品牌发展奖励。
2018年,市政府又出台政策,对国(境)内外商标注册规费进行补贴,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商标注册成本,实现商标注册“零”负担。2018年,全市共补贴国内商标533件,国(境)外商标3件,发放补贴资金174900元。
下一步促进商标品牌建设措施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发生对襄阳市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要求,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2020年商标工作,最大程度发挥襄阳品牌效应,助力襄阳企业复工达产:一是不断提升商标窗口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商标业务办理和咨询网络化,将窗口功能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二是组织好第二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示范创新大赛,将赛会打造成具备强大宣传推广效能,帮助塑造企业商标品牌知名度的优质平台;三是制定完善知识产权质押办法,从政策层面支持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运用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降低融资成本,盘活无形资产,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助力企业复工达产。本丸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