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召开的北京“两区”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周立权介绍,在北京市“两区”建设改革进程中,市知识产权局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知识产权工作要求,聚焦“两区”建设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推进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取得了六项突破。
一是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实施两年来,共支持北京市2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312家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的3366件专利投保,保障金额超过33亿元。目前,已完成首家投保企业出险的专利执行险理赔工作,理赔金额为160562元。其中,“五项结合”为知识产权“上保险”获评商务部《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二是在专利代理对外开放等领域取得突破。经积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在北京开展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工作。试点内容包括开展外国人参加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等。截至目前,一名美国知识产权律师报考今年代理师考试,一家日本代理机构进驻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是支持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在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开设数字版权交易网上登记窗口,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以来,围绕登记、交易、专业、金融等四大功能定位开展服务。2021年4月28日,“中技所-中关村担保-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成功获批,总规模10亿元,这是北京市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目前,首支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第一期专项计划基础资产已封包,15家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持有的58件专利入池,合计融资超3亿元。
四是支持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建设,提供全链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专利和商标质押登记窗口已于去年2月9日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已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11项,涉及专利28件,质押金额1.0295亿元。办理的11项专利权质押登记均在1个工作日办结,方便申请人向银行申请放款。
五是探索国际数字产品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两区”国际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指引(试行)》和《“两区”国际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指引(试行)》。
六是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模式。2021年4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成立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开区分中心和大兴区分中心。两家分中心自运行以来,积极探索专业化的运行工作模式,提供专利预审业务咨询1000余次,提供快速维权咨询150余次,举办20余期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宣讲培训,为近40家企业提供一对一知识产权服务。(记者邱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