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分类表 v6.2(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分类2024最新版,基于尼斯商标分类第十一版,商标局数据同步)


手机查询更方便

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管理委员会关于联合印发丰台区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新闻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27 11:01:23

各相关单位: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贯彻《丰台区加快实施倍增计划追赶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关于实施发展伙伴计划合作共建丰台的意见》,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产业,有效支撑丰台区实现倍增追赶、跨越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将智能制造作为丰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动力上创新驱动、结构上融合发展、空间上集约布局、形态上总部示范的智能制造特色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持续巩固主导产业优势,全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都市型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构建丰台区高精尖产业新优势、打造首都科技创新功能主要承载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丰台区以智能制造为支撑的实体经济根基巩固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50家,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翻一番。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平台,集聚一批“链主”企业及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引培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建成一批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产业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空间承载水平显著提升。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新材料、智能建造等智能制造领域涌现出20家领军企业、关键合作机构在内的链长单位,吸纳200家发展伙伴。

  到2030年,丰台区以智能制造为重要支撑的高精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规模结构明显优化,智能制造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方式和高效集聚空间格局,智能制造成为丰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夯实高端实体经济

  1.推动轨道交通和航天航空产业高能级发展。推动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两大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强柔性制造、公共中试、共享试验等平台供给。发展轨道交通领域专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智慧轨道、城轨运维、智能工程装备,航天航空领域运载火箭、卫星网络、导航、遥感、无人机等产业,促进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扩圈发展。

  2.发展智能制造新兴产业。聚焦都市型制造、消费型制造,围绕研发设计、调试组装、系统集成等环节,积极发展人形/建筑/特种机器人、智能数控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建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引领未来新赛道的新兴产业,提升智能制造规模实力。

  3.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鼓励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线支持服务,实现由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服务转变。支持科技服务、软件信息服务业等服务业企业布局发展先进制造环节。

  4.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软件、工业/产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增强数字产业供给能力,实现工艺技术数字化、软件化。支持工业软件、工业/产业互联网、智能建造、新材料等企业开展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5.建设硬科技孵化器。支持企业整合北京、周边城市及全球的供应链企业资源,在丰台区以“北京智能硬件产业孵化平台+全球供应链网络+专项投资基金”模式开展国际化产业孵化布局,搭建专注于硬科技企业创新的全产业链生态。围绕主导和新兴产业方向,引入高质量硬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对经认定孵化平台给予资金扶持。

  6.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体系。围绕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生命健康等领域,建设产业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载体,充分激发产业创新动能。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建设公共研发、验证测试、工程应用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争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对新认定或新入区国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给予资金扶持。

  7.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央地协同发展。面向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国家战略和产业新赛道,引入研发测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辅助服务等机构,构建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科技服务超市”。依托大院大所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支持航天航空、装备制造、通信信号、新材料等领域企业院所优化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链条,推动一批央地、校地合作项目落地,引导一批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对企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给予资金支持。

  8.推动与“三城一区”协同发展。对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推动智能制造科技成果协同转化,开展合作研发、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高端研发服务。加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制造业强区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对接,促进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布局。

  (三)支持优质企业梯度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9.培育引进总部型企业。面向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培育引进一批规模体量和辐射效益大的总部型国际一流企业,支持企业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实施战略性扩张,引导和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

  10.培育引进“链主”型企业。面向智能制造细分领域,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强、产业配套健全的“链主”型企业和制造业领航企业,支持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智能制造集群生态。

  11.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重点存量企业增加投资、加强创新、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实现“小升规”“规升强”“强升巨”。辅导首次上规且纳入统计的智能制造企业申报资金奖励支持。

  (四)加快智能化平台化转型,提升产业质量效益

  12.推动存量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按照北京“新智造100”工程要求,鼓励和引导有生产环节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化绿色化示范工艺线和示范工厂。支持企业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或老旧厂房,实施“零增地”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项目,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园区。对满足相关建设标准的示范项目,按纳入奖励范围总投资的一定比例分档奖励。

  13.引导网络协同制造发展。鼓励异地布局生产企业通过打造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共享工厂和“母子工厂”等方式,构建跨企业跨区域的网络制造、服务制造模式,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协同联动,提升企业供应链协作水平和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14.培育“优势产品+示范工厂+创新集群”模式。围绕智能制造新兴优势领域,组织征集、遴选和发布创新产品目录。支持头部企业在我区开展创新产品小试中试和调试、组装类示范性生产,以小规模生产的动态展厅代替传统静态展厅,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打造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一流特色高端制造展示窗口。依托重点园区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带配套、总部研发加集成、产业园区带项目等模式,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15.开放典型应用场景。围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定期组织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会、新场景发布会、新场景对接会等活动。面向智能建造、新材料等新赛道,支持企业建设全开放的示范应用场景,以“揭榜挂帅”方式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生产模式示范应用,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展示体验中心。对企业投资研发、建设的已备案应用场景并形成示范推广效应的,按照企业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

  (五)推动产业布局高效匹配,保障空间承载能力

  16.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依托中关村丰台园及周边地区,做强做优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空天信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独角兽企业集聚区。依托南中轴地区,培育发展科技融合业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航天、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形成未来产业加速器。依托东高地、和义等东部地区,布局发展商业航天、高端医疗装备等产业。依托永定河西岸地区,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围绕大院大所成果转化,发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先进能源等产业。以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培育“场景+体验”创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

  17.加快存量用地利用和老旧厂房改造升级。健全“城市更新+产业焕新”机制,利用老旧厂房和腾退土地,通过自主开发、入股合作、联营联建、土地置换等方式进行整合,推动低效闲置产业用地盘活利用,集中建设智能制造研发中试转化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支持企业和单位开展老旧厂房结构加固、绿色低碳改造、科技场景应用等投资改造,探索形成一批老旧工业厂房改造升级创新模式。对已纳入市级老旧厂房改造再利用台账的重点改造项目,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

  18.引导工业楼宇建设。支持开发主体在重点功能区、集体产业用地及新建园区,打造一批产业定位清晰、企业关联集聚、服务专业的工业楼宇(工业综合体),推动空间高效利用。支持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硬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都市轻型制造业企业布局研发、中试、组装和系统集成等功能,培育工业上楼模式、壮大工业楼宇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做好统筹协调

  强化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健全智能制造产业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区科信局会同区发展改革委、丰台园管委会等部门加强重点企业跟踪分析和支持服务。强化与市级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争取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

  (二)优化政策工具

  统筹用好现有政策,引导各类产业要素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优化配置。更多采取小切口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和项目,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改革任务,优化智能制造企业精准“服务包”制度,建立智能制造细分领域发展伙伴“面对面”联系服务制度,组织常态化产业交流活动。

  (三)加大资金支持

  充分运用市级高精尖产业资金和“丰九条”“独角兽八条”“高新八条”、中关村丰台园“新开放五条”等支持政策,加大对智能制造产业支持力度。统筹用好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贷款、融资租赁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强化人才保障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作用,开展产业急需和适用人才精准引进与储备,引进高层次专家团队,支持申报“丰泽计划”,培养具有较强集成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团队。鼓励装备企业和专业机构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代理机构北京  商标分类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6区19号楼101/保定市中汇城市广场2号楼612 电话:400-6669565/400-6333998/010-53351719/13911010535
⇒兴知知识产权 Copyright ©2019 北京迅友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登记号-2020SR0125880/2022SR0381812
工信部备案 京ICP备18060818号-3 工信部备案 京ICP备1806081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6992号
商标注册申请
电话咨询
0
查询通过率
复制文本